欢迎来到技联昆山高新!

载入图片

工业外骨骼机器人

成果编号
28954
完成单位
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
完成时间
2021年
成熟程度
试生产阶段
价格
面议
服务产业领域
装备制造
单位类别
其他院所
关注
科技计划 成果形式

省部级:江苏省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

新产品
合作方式 参加活动
技术服务
2021年高校院所服务苏北五市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 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
专利情况
正在申请 ,其中:发明专利 5
已授权专利,其中:发明专利 0

成果简介

综合介绍
在智能制造领域中,考虑到常规工业机器人或自动化装备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的问题,对于人体机能辅助功能的机器人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。其中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人机交互型机器人的典型代表,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。
        在我国以船舶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行业,受生产环境及工艺特征影响,存在大量快节奏、高重复、易疲劳以及无法实现自动化的人工作业环节,特别是特种焊接、打磨、零部件装配等工序,工人往往需要以高疲劳且难以长时间保持的身体姿势去操纵工具,其肌肉骨骼会受到来自人体自重以及外部的机械压力和振动冲击,极易对肩部、背部、腰部以及腿部造成疲劳损伤,从而诱发肌肉骨骼系统疾病(WMSDs),影响技工人员的工作效率、产品质量甚至职业寿命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中船716研究所自主研制了该款工业外骨骼机器人。
        在实际工作中,该外骨骼机器人可广泛适用于船舶、航空航天、兵器、车辆、核电等诸多行业的人工作业场景,通过仿生机构设计和人机协同柔顺助力控制,增强人体机能,强化肢体力量,预防疲劳损伤,提高搬运托举、焊接打磨、装配检测等环节的效率及质量,拓展人工作业范畴。
创新要点
该工业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人机共融型特种机器人,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,它通过多传感信息融合、人机协同控制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,不断增强对非结构动态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决策能力,构建人与机器人的共生物理空间。主要创新点如下:
1)提出基于准被动平衡原理的具有变负载适应能力的上肢外骨骼构型,设计储能元件的重力平衡机构以及单驱动等效输出刚度调整机构,完成对整体平衡性能的优化,解决主动驱动上肢外骨骼重量负载比小、能耗大的问题,实现上肢托举作业的高效助力。
2)提出具有转矩、位置错峰输出功能的下肢外骨骼构型,分析人体运动时关节输出转矩和角度的变化趋势,设计变瞬时传动比的转动关节机构,并完成结构参数优化,提升下肢外骨骼运动机动性,解决有限驱动功率下瞬时大速度和大力矩的矛盾。
3)研制主被动结合式全身外骨骼助力机器人,采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人体运动相位辨识方法,提出基于SAC前馈的力闭环控制策略,完成负载移动、托举搬运等综合性能测试与试验,验证主被动结合全身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的有效性。
技术指标
模块化设计  上肢、下肢、腰部模块可独立使用,或根据不同应用需求组合使用;
适用性高  可满足1米55至1米90身高人群的穿戴使用,并且与人体运动高度相容;
穿卸便利  经培训可快速穿戴/脱卸,上肢30/20秒,下肢90/30秒,腰部30/20秒;
使用灵活  嵌入式系统自主识别工作状态,无需人工参与,穿戴后不影响正常走路、跑步、上下楼甚至开叉车;
超长续航  采用低能耗嵌入式控制方案,一次充电可使用1周以上,自主识别工作状态,无需手动切换;
全身助力  上肢助力20Kg,下肢可支撑100Kg人体自重,腰部助力13Kg,支撑力矩幅值及角度可根据应用场景快速调节。
其他说明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完成人信息

姓名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-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邮编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
联系人信息

姓名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-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
邮编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通讯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